title | description | published | date | tags | editor | dateCreated |
---|---|---|---|---|---|---|
【产经破壁机029】仿制药最强,“药神”印度为什么这次不灵 |
在化学制药时代,印度是全球仿制药王者。但进入生物制药时代,印度却哑火了。印度并非没有高端的医药人才,遗憾的是他们大多选择了美国。 |
true |
2024-10-16 15:11:53 UTC |
markdown |
2024-10-16 15:01:40 UTC |
以下文本为音频转录结果,存在一定错误,校对正在进行中。 {.is-warning}
如果你最近关注过减肥 那么你一定听过一款减肥神药 司美格鲁肽 这款药的开发原本是用于治疗糖尿病 但在临床试验阶段发现 对减重有很明显的效果 于是在2020年 制药商开始针对非糖尿病患者 开发了一个减肥版本 立马获得了FDA认证 席卷了欧美市场 好消息是今年6月, 司美格鲁肽也获批进入中国市场, 坏消息是, 减肥药属于改善类药品, 不会被纳入医保的范畴。 一支司美格鲁肽售价上千美金 绝大多数消费者根本消费不起 所以有些人将目光转向隔壁的药神——印度 印度是全球仿制药强国 全球前十的仿药巨头中 印度公司占了一半 但这次司美格鲁肽的仿制 印度却哑了火 反倒是我们中国 已经做出了不少类似药的成果 比如说齐鲁制药、九源基因、丽珠集团 这些公司的国产司美格鲁肽 都已经申请上市了 作为仿药强国 印度这次为什么跟不上节奏了呢 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先要说说 为什么印度仿制药这么强? 一个产业链的完善通常都是由下游市场这块巨大蛋糕所驱动的 就好比没有比亚迪,就不会有宁德时代 制药产业也是如此 印度仿制药业的腾飞 靠的就是全球市场的高额利润 印度建国后 几乎没有制药工业 医药品高度依赖进口 少量国产药品也是跨国药企在印度生产的 为了改变这个现状 印度政府在六七十年代 实施了一系列排外政策 挤走跨国企业 使得本土制药企业迅速发展 但是本国市场容量小 竞争很激烈 印度药企只好开始策划出海 上世纪八十年代 印度开始高举人道主义大旗 无视专利 在全球范围卖起了仿制药 当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还被少数美国龙头企业垄断时 印度药企Cipla 开始向非洲进行“人道援助”的仿制药后 抗艾滋病的药品价格 瞬间从人均每年1.2万美元 较到了每天不到1美元 印度药企通过无视专利的廉价仿药 在广大中低端市场赚到钱后 反过来收购具有原研能力的欧美药企 把别人的专利技术买过来的同时 还方便在当地进行药物的申报和审批 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全球市场规模 实现了产业国际化 最下游的全球药品市场 倒逼了印度仿制药产业上游和中游的发展 凭借着便宜的人力和忽略不计的研发成本 在上游原料药生产和中游制剂生产里 占据了主要位置 顺势成为了全球仿制药的王者 然而路径依赖是所有产业升级面临的问题 印度在化学仿制药赚到了快钱 既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做研发 又得益于早年无赖式的卖药 占据了市场中低端的定位 但这个模式在生物仿制药这个领域里行不通 司美格鲁肽就是典型 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可谓天差地别 化学制药的主要成本 在于从数千万种化合物中找到有效的临床药物 但生物制药不一样 没法简单人工合成 只能依赖其他生物帮忙生产 自然界生物不是天生帮药厂打工的 所以就要先去改造动物细胞或者微生物 让它们变成“打工人” 之后再通过培养、发酵、提纯这一连串流程,才能得到人们想要的药物 化学制药与生物制药的不同 使得仿制药难度出现了天壤之别 化学仿制药厂一旦获得分子式 就可以轻松流水线生产 但生物仿制药厂的核心指标 需要看细胞与微生物的打工效率 从改造细胞到后续规模化生产 流程的每个环节都会影响整体效率 尤其是改造 效果不好就得重头再来 如果说化学仿制药是凉拌西红柿,切片、撒糖就可以大规模制作,且各参数易控,产品质性非常高 那生物仿制药就像是西红柿炒蛋,最起码得懂得中餐原理才能做,而且不同的人做出来的口味也不一样 所以生物仿制药最大的难度也在于生产工艺与工业水平 印度的化学仿制药 靠大量熟练的便宜操作工 就能尝到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甜头 路径依赖让印度制药的生产工艺 与工业水平得过且过 这在生物仿制药上却是致命的 一个只能在实验室里验证的药物数据 脱离了现代生产工艺谈什么规模化生产 工艺与工业水平的落后 除了是资本的惯性懈怠 反映的更是制药业高精劳动力的缺失 毕竟切菜工都能被机器替代,行政大厨的经验却无法量化 印度并非没有高端的医药人才 遗憾的是他们大多数都选择了美国 而相对的 中国对前苏联教育本土化改革后 在各个科学领域都提供了大量的基础人才 中国对教育的超前投资 虽说造就了大量的“天坑”专业 对专业领域内的劳动力很不友好 但正因为这种规模化的教育投资 让中国有了大量且廉价的高学历人群 我们每次产业升级储备了足够多的专业人才 这就不难理解 美国副国务卿要在科学、技术等专业招售更多的 印度学生来替代中国学生 并鼓励中国留学生选择文科类的专业 9月18日最新消息 印度莫迪内阁批准了新的生物研究创新计划 宣布国家投资900多亿卢比 提升印度生物医药产业 要让印度当生物制造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900多亿卢比换算到人民币是70多亿 连建一个像药的生物制药厂都不够 但至少说明印度人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短板 只玩仿制药的医药产业在21世纪不会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