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88 lines (128 loc) · 7.57 KB

test-bdd.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88 lines (128 loc) · 7.57 KB

BDD 行为驱动测试

这种常用于用户验收测试(UAT),呈现给项目利益相关者。 BDD也是敏捷的一种。

她使用一种叫DSL(领域特定语言)来描述,这个dsl就是一个自然语言。

不同的编程语言都实现了自己的bdd工具, 现在主流的都是ruby/js/java的bdd框架,go对应的是goConvey, 这个也被集成到chrome中了。

下一步就是重点去了解goConvey的用法。goconvey已经有了初步了解。 下一步就是了解通用的DSL对BDD的描述语法。

wiki的introduce

在软件工程中,BDD是一种敏捷开发,让参与者更好的沟通。 参与者包括开发/QA/非技术人员/商业伙伴。

BDD主要是让这些参与者对"程序应该是什么样的"有统一的共识。

BDD来至TDD,原则上,BDD是从商业视角和技术视角来看待软件开发。

BDD的一个原则就是使用自然语言来描述BDD,就像之前学习的goconvey就是go来描述dsl,

bdd历史

bdd来至tdd,bdd使用dsl更加简单,dsl会将自然语言转换成可执行的测试例子。

BDD关注的重点是:

  1. 从哪儿开始执行
  2. 要测试什么,不测试什么
  3. 一次测试多少
  4. 什么调用测试
  5. 如何定义一个测试的失败

BDD的本质是重新考虑单元测试和验收测试的方法,以避免自然发生的问题。 eg:单元测试命名应该以动词开头,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按商业价值顺序编写; 验收测试应该用敏捷框架下的用户故事来写(作为xx,想要xx,结果xx)。 验收标准应该根据场景编写,要符合GTW规则。

GTW: Given [initial context], when [event occurs], then [ensure some outcomes]。 这是一种半结构化的方式取写测试用例,可以手工测试或用selenium进行浏览器自动测试。 下面会继续介绍GTW。

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开发了BDD框架,给参与者使用。goconvey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goconvey,还有很多有名的bdd框架,这里就不细说了。

bdd原理

tdd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对于每个软件单元:

  • 先为每个软件单元定义一个测试集
  • 让测试失败 - tdd 红灯
  • 实现单元 - tdd绿灯
  • 最后验证,让实现过的单元通过测试集

其实,tdd就是"红灯-绿灯-重构"的重复,这个定义很宽泛, 上到高级别的需求,下到底层的技术细节,用tdd都可以涵盖, bdd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的。

bdd规定,应该根据软件的行为来指定单元测试。 她借用敏捷里的"预期行为",来满足商业上的需求,这样保证软件可以满足商业上的需求, 也就是保证了软件的商业价值,这就是BDD被称为"由外而内"的道理。

行为规格

基于bdd的原理,下一步就是如何指定"预期行为"。

bdd借用了敏捷里的用户故事中的"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部分,使用了一种半正式的格式, 这种格式(猜到了吧,就是上面的GTW),要使用程序的语言来实现对应的dsl。

基于这种格式,业务分析师和开发人员可以对需求达成共识。

下面介绍这种格式:

Title  一个明确的标题
Narrative 一个简短的介绍
  As a: 一个角色,可以从这个功能收益的人
  I want: 功能
  so that: 收益,或这个功能的价值
Acceptance criteria 验收标准,对介绍中每个具体场景的描述,下面是结构:
  Given: 场景开始前的上下文初始化,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when: 触发场景的事件
  then: 预期输出,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bdd对用户故事如何写,没有特别的格式要求,每个团队内部有有自己的一套标准。

下面是bdd大牛推荐的一个模版:

Title: Returns and exchanges go to inventory.

As a store owner,
I want to add items back to inventory when they are returned or exchanged,
so that I can track inventory.

Scenario 1: Items returned for refund should be added to inventory.
Given that a customer previously bought a black sweater from me
and I have three black sweaters in inventory,
when they return the black sweater for a refund,
then I should have four black sweaters in inventory.

Scenario 2: Exchanged items should be returned to inventory.
Given that a customer previously bought a blue garment from me
and I have two blue garments in inventory
and three black garments in inventory,
when they exchange the blue garment for a black garment,
then I should have three blue garments in inventory
and two black garments in inventory.

这个模版中使用固定的格式来描述,用类似用户故事的方式来表述。

理想情况下,用业务语言以声明式而非强制性来表达场景, 此时没有引用任何交互性ui元素。

在很多流行的bdd框架工具中,上面这种语法被称为"小黄瓜语言"。

用任何语言来表示规格

bdd从ddd(domain driven design领域驱动设计)从借用了一个概念:ubiquitous, 无处不在,也可以理解为自然的。

一个ubiquitous语言(自然语言),是一种半正式语言,共享于软件开发团队, 包含了软件的开发者和非技术人员。这种语言可以作为一种共识来讨论软件中的问题, 这种语言在这个问题域可以被使用,也可以用于开发。这样,bdd才能称为 项目中所有人交流的通讯工具。

一般,商业利益相关着和开发者在沟通时,会存在很大的风险,bdd使用自然语言来 达成共识。这就是bdd坚持使用半正式规范的原因。

上面的例子中,bdd创建了一个用户故事,其中有利益相关者/业务效果/业务价值。 用例还描述了前提/触发/预期结果。

大多数bdd程序使用基于文本的dsl和规范方法。

有很多bdd工具都很专业

下面说下这些工具的原理

支持bdd的工具,一般都是一个测试框架,这点和支持tdd的工具类似。 tdd试图使用自由格式,bdd倾向于使用自然语言(就是半正式语言)

bdd中的自然语言,可以让业务需求分析员来写行为需求规格书, 通过这个和开发人员进行交流。支持bdd的工具,就是要将这个文档转换成 一个可执行的测试集合。

支持bdd的工具的执行过程一般如下:

  • 工具读(加载)规格书
  • 解析自然语言,将不同的场景解析为不同的条款
  • 场景下的不同条款转换成测试的不同参数
  • 框架执行每个场景的测试,参数就使用上一步的参数

用户故事和规格

支持bdd的工具,识别的是规格,而不是用户故事

栈的规范如下:

Specification: Stack

When a new stack is created
Then it is empty

When an element is added to the stack
Then that element is at the top of the stack

When a stack has N elements
And element E is on top of the stack
Then a pop operation returns E
And the new size of the stack is N-1

上面这种规格对业务用户意义不大,这更多的针对组件的测试。 在bdd中,基于规格的测试是对基于用户故事测试的补充,且在底层操作。 规格测试,时常被看作是单元测试的代替。

3个朋友

3个朋友,也指规格工作室。是关于用例子讨论规格的会议, 会议的参与者包括产品所有者/QA/开发团队。 会议主要目的是触发会议,识别遗失的规格。是三方沟通的一个机会。

3个朋友指:

  • 商业相关,角色是商业用户,只提问题,不提任何解决方案
  • 开发,角色是解决问题的开发者
  • 测试,角色是测试解决方案的测试者。帮助解决方案更加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