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51 lines (81 loc) · 7.39 KB

啥是热数据探测?.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51 lines (81 loc) · 7.39 KB

啥是热数据探测?

本文作者:程序员鱼皮

本站地址:https://codefather.cn

如果数据也要像垃圾一样分类,热数据算哪类呢?

大家好,我是鱼皮,今天分享一个有点儿干的技术知识。

大家知道,各种网站、应用的运行离不开数据的支撑,尤其对于企业来说,业务数据就是它的生命。

但有时,将所有数据堆成一坨、统一处理可能无法满足我们对性能和存储空间等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以适应不同的业务需求和应用场景。

其中,有一种划分方式是将数据分为 “热数据”、“冷数据”,甚至还有 “暖数据”!

就和垃圾分类一样一样的~

先来聊一聊什么是热数据吧!

什么是热数据?

顾名思义,热数据是指 很热门、频繁被访问 的数据。

比如某度热榜上的新闻,可能每秒都会有成千上万次的访问量。

根据热数据的特点,又可以分为两类:

  • 有预期:数据成为热门是在意料之中的,比如提前预告的大促活动中由网红代言的爆款商品,某宝的双十一购物节就是最好的例子。
  • 无预期:数据的访问量突然飙升!可能是受到了人为恶意攻击、网络爬虫,或者是不经意间突然火爆的内容。比如突然出现了一个大新闻,某浪微博还没来得及做好防护,可能就炸了。

为了应对热数据,通常我们会选用缓存技术,将数据以 K / V(键值对)的方式提前存储到内存中。

键值对

当我们需要访问缓存数据时,需要根据一个 key 字符串,来找到对应的值。

频繁被访问的 key,又称为热 key,热 key 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缓存系统,例如以下这些都是热 key:

  1. 数据库中被频繁访问的主键,如爆款应用的 appId
  2. K / V 缓存系统中经常被访问的 key
  3. 恶意攻击、机器人刷的请求信息,如用户的 userId、机器 IP 等
  4. 频繁被访问的接口地址,如 app 信息查询 /app/query
  5. 统计单个用户访问某接口的频率,如 userId + /app/query
  6. 统计某台机器访问某接口的频率,如 IP + /app/query
  7. 统计某用户访问某接口特定内容的频率,如 userId + /app/query + appId

了解了啥是热数据后,我们再来聊聊热数据探测技术,即 “找出热数据” 的技术。

为什么要检测热数据?

我们检测热数据的原因很简单:

1. 提升性能

如果使用分布式缓存,在读取时还是需要网络通讯的,就会有额外的时间开销。那如果能对热点数据提前进行本地缓存,即预热,就能大幅提升机器读取数据的性能,减轻下层缓存集群的压力。

热数据多级缓存读取流程

当然,这不意味着所有数据都应该存储到本地。缓存级数越多,更新操作就越复杂,数据不一致的风险就越大!

2. 规避风险

对于无预期的热数据(热 key),可能会对业务带来极大的风险,可将风险分为两个层次:

对数据层的风险

正常情况下,Redis 缓存单机就可支持十万左右 QPS(每秒请求量),并能通过集群增大并发度。对于并发量一般的系统,用 Redis 做缓存就足够了。但是如果有一个商品数据突然爆火,或者收到恶意请求,对该数据 key 的访问 QPS 可能飙升到百万、千万量级!在低版本 Redis 单线程的工作方式下,会导致正常的请求排队,无法及时响应,严重时会导致整个分片集群瘫痪。

还有一种情况,某热点 key 突然过期,会导致大量请求直接砸向脆弱的数据库,导致数据库挂掉!

对应用服务的风险

每个应用在单位时间所能接受和处理的请求量是有限的,如果受到恶意请求的攻击,让恶意用户独自占用了大量请求处理资源,就会导致其他人畜无害的正常用户的请求无法及时响应。

恶意请求导致的请求排队

因此,需要一套动态热 key 检测机制,当无预期的热点数据出现时,第一时间发现他,并针对这些数据进行特殊处理。如本地缓存、拒绝恶意用户、接口限流 / 降级等。在提升数据访问性能的同时规避可能的风险。

那么如何检测热数据呢?

如何检测热数据?

首先,我们需要给 “热” 定义一个阈值或规则,到底多热算热呢?

可以根据经验值定义,也可以根据系统数据的平均热度来定义,比如 1 秒内访问 1000 次的数据算是热数据。

对于单机应用,检测热数据很简单,直接在本地为每个key创建一个滑动窗口计数器,统计单位时间内的访问总数(频率),并通过一个集合存放检测到的热 key。

滑动窗口

而对于分布式应用,对热 key 的访问是分散在不同的机器上的,无法在本地独立地进行计算,因此,需要一个独立的、集中的 热 key 计算单元

至此,可将热数据探测工作分为配置规则、热 key 上报、热 key 统计、热 key 推送四个步骤:

  1. 配置规则:指定热 key 的上报条件,圈出需要重点监测的 key
  2. 热 key 上报:每台机器将自己的 key 访问情况上报给集中计算单元
  3. 热 key 统计:收集各应用实例上报的信息,使用滑动窗口算法计算key的热度
  4. 热 key 推送:当key的热度达到设定值时,推送热key信息至所有应用实例,各应用实例将key值进行本地缓存。

上报和计算

通过上述步骤,一套基本的热 key 检测机制就完成了。但热数据探测系统往往会面对复杂的业务场景,还要考虑其他的问题,比如 key 失效处理等。

有赞 TMC 热 Key 探测设计

为满足高并发场景,在设计热 key 探测框架时,还应重点关注如下指标:

  1. 实时性:考虑到热 key 的突发性(甚至可能是 1 毫秒),必须能够实时发现热 key 并推送
  2. 高性能:框架应保持轻量且高性能,有效降低成本
  3. 准确性:精准探测符合规则的热 key,不漏报、更不误报
  4. 一致性:保证应用实例与本地缓存的热 key 一致,不能出现数据错误
  5. 可扩展:要统计的 key 数量级很大时,集中计算集群可水平扩展

此外,优秀的热 key 探测框架还应满足易接入、业务无侵入、可动态配置、规则热更新、可视化管理等特性。


最后,想深入学习的同学可以看一下京东开源的热 key 探测框架 JD-hotkey 以及有赞开源的 TMC,他们的设计都非常巧妙。

我之前也写过有关这两个框架的分析文章,后面有机会整理下再发出来。